一、工程概况
该边坡场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属110KV变电站场地挖方自然山体拟形成的挖方边坡。场地原为低丘,因拟建变电站需要降低场坪,需对自然山体削坡作边坡支护设计,设计边坡分布在变电站的东侧、西侧及北侧,变电站南侧为规划道路(丽康路),呈“∩”状。设计边坡长度约320m,现状为自然山坡体,坡面多为坡残积土层,为土质边坡。边坡整体呈南北走向,坡顶标高约56.0~86.0m。边坡地理位置见下图。
二、边坡简述
本次场平区域总面积约4488.08平方米,包括110KV石壁龙变电站以及其东侧垃圾站范围。现状场平区域为山体,现状地面呈西北高、南侧低的态势,地面高程介于85.5~54米之间。该项目中不同级别的边坡采用了不同的修复工艺。一级边坡是微风化岩质边坡,坡比为1:0.5,采用了SNS柔性主动防护网和干喷水泥基生态修复施工工艺。二级边坡是中风化混合边坡,坡比为1:0.75,采用了框格梁(预留连通孔)、植生袋和挂网,结合干喷水泥基生态修复施工工艺。三级边坡是中风化土石混合边坡,坡比为1:1,采用了锚喷混凝土、植生孔、植生棒和挂网,以及干喷水泥基生态修复施工工艺。四级边坡是中风化过渡强风化土质边坡,坡比为1:1.5,采用了植生棒和挂网,结合干喷水泥基生态修复施工工艺。五级边坡是强风化土质边坡,坡比为1:1.75,采用了挂网和干喷水泥基生态修复施工工艺。2020年10月,经过项目部相关部门多方调研后,最终选择了三峡大学润智生态科技研究院的核心技术——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用于边坡的修复。具体的施工任务由三峡大学润智生态科技产学研联盟的成员单位深圳市瑞耀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三、施工流程
四、边坡植被演变图
2020年12月边坡原貌
2023年5月边坡植被效果
2024年8月边坡植被效果
五、结语
经过4年的演替,该项目边坡植被覆盖率已提升至95%以上,形成分级植被体系:一级边坡及平台区以藤本植物为主(占比>90%),二三级边坡以灌木为主(占比90%),四五级边坡灌木覆盖率更高达95%。尽管深圳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强降雨易引发坡面侵蚀,甚至在2023年9月遭遇历史性特大暴雨时,该工程仍展现出卓越的抗冲刷性能——基材层无脱落开裂,未形成冲刷沟槽,且植被持续茂盛生长。这一成功案例充分验证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在耐久性、适用性及水土保持效能方面的显著优势。